英美教育哲學的主流~18世紀 | ||||||||||||||||||||
自然主義 | 人物 | 盧梭(Rousseau)──「教育界的哥白尼」 | ||||||||||||||||||
內涵 | (1)解除束縛,返回自然 (2)自然教育就是「消極教育」 (3)自然教育就是尊重學童價教育 (4)自然教育就是實物教學的教育 | |||||||||||||||||||
愛彌兒 | 1、三位教育說:人的教育來自三種途徑→ (1)自然的教育(2)事物的教育(3)人的教育 2、教育階段
| |||||||||||||||||||
批評主義 | 人物 | 康德(Kant) | ||||||||||||||||||
內涵 |
融合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即批評先有標準,再透過標準的檢視,接受正確知識,拋棄不正確的信念。著有『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三大哲學巨著。
| |||||||||||||||||||
知識論 | (1)知識由先天理論與後天經驗所構成 (2)理性具指導作用(統覺能力) (3)知識獲得的過程:感官→整理→知性→判斷→融入→知識體系 (4)知識範圍止於現象界(不及心靈問題)。 | |||||||||||||||||||
道德哲學 | (1)無絕對的善,善的形式不受經驗的制約。 (2)「道德義務」:指為道德而道德,並無任何附帶條件或要求。 (3)道德體系分自律與他律,注重意志的自律,而非外部的制裁。 | |||||||||||||||||||
美學 | (1)性質:美是無私的滿足感 (2)分量:普遍地在主觀感情「共相」下所建立的 (3)關係:自然美、自由美、存依美 (4)樣態:美是主觀的 | |||||||||||||||||||
教育思想 | 1、教育目的:實現道德教育與提升人類素質。 2、教育方法: (1)三化教學:「教化」發展個性;「開化」促進文明發展;「德化」培養世界公民。 (2)訓育方法:主張先防止為惡,再積極加以輔導教化。(管束過程不訴諸外力的獎懲) (3)道德教育:「自律的殿堂必經他律的大門」,最終目標是「意志自律」。 | |||||||||||||||||||
影響 | (1)學思並重 (2)道德教育在使兒童服從規律 (3)訓練意志,啟發內在理性 | |||||||||||||||||||
人文主義 |
|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教育哲學18世紀整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