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從布魯納(Bruner)的發現式學習瞭解如何學習

布魯納為了落實發現式學習在教室的教學,曾經在小學的社會科發展了一套教材,名為「人:學科的中心」(Man: A Course Of Study)簡稱為MACOS的課程計畫,讓學生在社會科教學中發現三個問題的答案:1.人性是什麼?2.人性是怎樣形成的?3.用什麼方法發揚人性?

為了發現這些問題的答案,布魯納讓兒童學習有關人的社會行為:社會組織、兒童生活、父母角色、團體角色及文化概念。教授MACOS課程時,所使用的技巧包括:
(1)強調對比讓兒童比較人類與動物、現代人和古代人、大人和小孩行為的不同
(2)鼓勵兒童大膽的猜測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方式去探索問題。例如:假設愛斯基摩人在獵海豹時如何決定要潛近哪個呼吸洞,然後再播放影片,展示他們如何真正作決定。
(3)鼓勵兒童參與活動,從直接經驗中發現知識。例如:安排學生扮演人類學家,從事觀察、蒐集資料、形成與考驗假設。
(4)喚起覺知,例如讓學生分析他們如何嘗試解決問題
我們似乎很少讓孩子真正的動手去學習,因為學生應該學習基本的原理,而不是記憶許多事實資料及孤立的內容。一旦他們知道了這些原理,他們可以獨立探究及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必須放手讓孩子成為一個問題題的解決者。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社會學習論---班杜拉(Bandura)

班杜拉提倡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又可稱為模倣學習或替代性學習,由於強調行為是在社會脈絡下和別人互動而形成或修正,所以又被稱為社會學習論。
他使用其有名的玩偶娃娃研究(Bobo doll study)來檢驗觀察學習的效果。將三組的幼童分別觀察一個成人攻擊玩偶娃娃的影片。一組看完後受另一成人獎賞,一組看完成人攻擊玩偶後接受另一個成人的處罰,一組看完後就結束(無結果)。看完影片後,每一位幼童被安置在和影片相同情境中十分鐘,加以觀察其行為。接下來,實驗者再以獎品鼓勵幼童模倣影片中的行為,觀察幼童的攻擊行為是否有變化。
研究結果有幾點發現:
1.經由觀察學習,若示範者的行為得到增強,個體較會模倣。這稱為替代性增強(vicarious reinforcement)
2.若示範者的行為受到處罰,個體較不會模倣。這稱為替代性處罰(vicarious punishment)。
3.即使示範者的行為沒有受到增強或處罰(無結果組),觀察學習還是發生。
4.替代性處罰只能抑制一時的模倣,當有強烈的誘因出現時,模倣行為仍可能發生,因為個體早就習得行為。
這個研究結果對於現今媒體充斥著色情暴力的情況有警惕的作用
尤其是某些水果媒體對於社會新聞的處理採用過份詳實的描述,對於兒童及青少年加以模倣的可能應要有所防範!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影響學習的重要原因---人格因素

以教育心理學的觀點來看:
一、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或概念,是影響一個人行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自我概念的特點包括:
  1.自我概念是有組織的
  2.自我概念是多方面的
  3.自我概念的多面組織是階級性的
  4.自我概念是穩定的
  5.自我概念是發展性的
  6.自我概念本質上評鑑性的(低自我概念的學生通常期待失敗,而有肯定自我概念的學生通常是高成就者。自我概念和學業間的關係在學校的早期就發生。例如:有些兒童閱讀能力不好,就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能讀,而因為不能讀就逃避閱讀,逃避的結果造成沒有足夠的練習,所以被老師叫起來讀的時候就讀不好,形成惡性循環。兒童和成人常是他們對自己看法的犧牲者。)
二、制控信念(locus of control)
可分成兩個向度
  1.外控:外控的人覺得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命運,不能知覺到其行為和結果間的因果關係。
  2.內控:內控的人相信命運操在自己的手中,並且瞭解努力和報酬是相關的。
兒童假如認為成功取決於他們自己(而不是機會或老師),就會比較努力工作。當他們比較努力並獲得成功,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會有較好的「自我概念」。
三、焦慮(anxiety)是和恐懼、害怕有關的情感狀態。當一個人意識到情況的要求可能不是他所能處理的,他就會產生焦慮。
  1.高焦慮會干擾學生從教學中獲益的能力。
  2.考試的焦慮隨著年級增加,並且和學生的智力、學業表現愈有關係。
  3.焦慮有很多結果會引起學生社會和學業的問題。大部分高焦慮的學生有低的自我概念,為失敗責備自己,做白日夢,幻想以補償他們的缺乏成功。
  4.在某些情況下,焦慮和成績表現呈曲線相關。也就是焦慮引起個體注意,改進表現,但若焦慮超越某程度就會妨礙表現。
  5.大致上,焦慮傾向的學生比不焦慮的學生在成就測驗上,成績表現較不好。但若沒有評量的壓力下則表現一樣或較好。
四、從屬需求(need for affiliation)是想要與別人維持親密的、友善的人際關係。
  1.從屬需求強的孩子重視同儕的反應,喜歡與人一起工作。和別人一組工作對他們有好處。「高焦慮的孩子則喜歡獨自工作,因為和別人工作會產生比較的焦慮」
  2.高成就動機的孩子當教師提供適合於工作的回饋,表現較好;從屬需求強的孩子則喜歡較人性化的回饋。
五、抱負水準(level of aspiration)是個體對一份工作期待達到的表現程度。學生可能會預期考試的成績:生平無大志只求60分,要求自己要90分以上。
六、性別差異(sex difference):大部分的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認為性別差異是角色訓練和社會期望的結果,並非天生的。女性被社會化的結果,相信她們主要的成就來自於婚姻和孩子。她們被期望不具有競爭性,否則將被認為不具女人味。她們常被勸告不要顯露出其智慧能力,以免嚇跑男友,除非男友持讚賞的態度。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教育哲學20~21世紀 part1

英美教育哲學的主流~20世紀20年代~今


進步主義
人物杜威(Dewey)─「進步主義教育之父」
背景1870年Paker倡導學校改革,杜威加以修正並鼓吹,於1874年成立進步主義教育學會(PEA),被稱為美國「進步主義教育之父」。其主要受實驗主義影響,1920~30年代為極盛期。
中心思想(1)主張兒童本位教育      
(2)教育是生活本身而非未來生活的預備
(3)教育本質在於改變或促進改變,教育於固定目的。

教育主張
(1)目的:順其自然發展以促進自我實現    
(2)內容:必須直接與學生興趣相關
(3)作用:教育必須民主
(4)方法:問題教育法 
(5)教師角色:學生的顧問


永恆主義

 
*博雅教育*
1、Hirst認為博雅教育在培養理性的人,其方法為獲取個獨特類型的知識為主。
2、可分為三類:
(1)古希臘自由民族的教育:目的在成就心靈自由的人,方法為知識的獲得。
(2)通識教育:目的在造就心靈完整的人,方法為讓個人取得完備的知識。
(3)個人應有相當的自主能力來替自己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做抉擇。
 永恆主義精華主義
背景新人文主義者反對進步主義強調的「變遷」,主張知識要回到絕對的原則。 
人物Hutchins、Adler、Hirst 
教育目的培養具有理性智慧的人訓練讀寫算基本能力,使學生藉此能力發揮潛能
方法閱讀經典名著,仿效其行為採形式訓練,重感官能力的增強
 反對「教育具經驗不斷改造」的看法;認為教育在學習永恆的知識反對兒童中心本位、注重學生興趣;主張教師中心,強調課程的重要性
 反對「變遷」的概念,認為教育是基於永恆不變的真理認同教育變遷的概念,此變遷在讓學生學得精華經驗以解決問題
相同(1)均反對進步主義   
(2)哲學淵源均來自理性主義,強調實施博雅教育
(3)均認為知識來源在文化傳統有關的基本學科 
(4)均不認為學習要顧及學生興趣
    




精華主義

重建主義
源起對進步主義做哲學上的重建,起源於1920杜威『哲學的重建』,大部份贊同其主張,不過認為教育不應該沒有目的。
人物孔茲(Counts)、杜佛勒(Toffler)、伊里奇(Illich)、布蘭梅爾(Brameld)
哲學思想(1)重建前題:社會或世界不完滿   
(2)哲學的改造在改造觀念
(3)文化決定人類經驗    
(4)知能的獲得是為將來的應用
(5)闡揚民主的哲學
教育思想(1)目的:前瞻社會脈動,促進社會改革 
(2)教育必須負起改造人心的責任
(3)喚醒改造的工作從學校開始         
(4)創造一個民主的新社會
(5)教育目的和方法有助於解決文化危機





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
背景(1)科技工業的發展(2)戰爭的影響 (3)哲學思想的反動
人物Kierkegaard、Nretzsche、Jaspers、Heidegger、Sartre(創造存在主義這個名詞)
哲學家思辨1、祈克果(Kierkegaard):
(1)呼籲「信仰的跳躍」,以便現代的個人可以接受基督教的上帝。
(2)當面對生命的抉擇情境,惟有當事人自己才能作抉擇、負起全責。
(3)人生路途有三個階段:趣味階段、倫理階段、宗教階段。
2、尼采(Nretzsche):
(1)權力意志:支配世界和人類行為的最大動因。
(2)超人:重視情意而不重視理智,訴求犧牲、紀律。
中心思想
(1)稱為「危機哲學」、「虛無哲學」「絕望哲學」:認為傳統哲學已走入死巷,要用存在主義來解除哲學的危機。
(2)強調人要超級環境的影響。「存在先於本質」,人要先有存在,選擇決定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那就是本質。
(3)人是自主負責的。       
(4)人是有限的存有,強調變異和此時此刻。
(5)知識論:知識的來源是內在體驗,所以知識是個別的、主觀的。
(6)強調主客體的觀點:「吾與它」→個人把外界事物當作滿足私欲而加以操作的工具。「吾與汝」→個體承認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熱情、意義、個別的主觀世界。
教育思想1、教育目的:
(1)培養人的基本氣質               
(2)知情意的整合教育及對焦慮的理解
(3)教育應致力於鼓勵學生瞭解自己本身
(4)強調可能性
2、教育方式:
(1)師生互為主體的互動              
(2)用教育愛促進情意的感受
(3)在遊戲中體會自我                
(4)學生融入教育活動中
3、教育內容:
(1)重視人文學科 
(2)重視人生意義與情意發展的材料
(3)由自然科學了解人的能力限制 

教育哲學20~21世紀part2




文化主義
背景 認為人的認識不能只從自然成份分析,對人的認識涉及到社會、文化、歷史等相關知識。
人物 狄爾泰(Dilthey)、李特(Litt)、斯普朗格(Spranger)
中心思想1、又稱「精神科學思潮」、「精神科學的教育學」。
2、方法論:體驗的心理學。個人如要領會或創造新文化,必須先設身處地,融入文化生活中。
3、價值類型論:在『人生的型式』中提出六種人格價值類型
(1)理論型(真)(2)社會型(愛) (3)審美型(美)
(4)宗教型(聖)(5)政治型(權) (6)經濟型(利)
教育思想1、教育目的:文化傳承與文化創造。
2、教育內容:取之於文化然後用之於文化,從文化社會中精選文化教材。
3、教學方法:(1)教育愛的強調 (2)主觀個性客觀化
4、教育愛:
(1)對象為全體學生 
(2)愛學習進步的歷程 
(3)是全心全意付出,不求回報



新唯實主義
人物 懷德海(Whitehead)
思想淵源 是唯實主義的修正,以經驗主義為主軸,重視科學,對於事物的實在性用數學的觀點去看待。以邏輯與語言分析方法來解決哲學問題。
教育觀點 (1)知識教育:知識的獲得是對外在世界的知覺,要以科學的訓練來獲取精確的知識。
(2)人文教育:培養自由的公民。從文化教育與工業教育入手。
內涵 (1)理想:兼顧博雅教育與專才(技術)教育。
(2)目的:培養有用的人才。
(3)內容:文學、科學與技術課程。          
(4)方法:發現與研究。
(5)教育節奏論:認為生命是創造與進化的過程,是循周期的律動而發展。
階段 年齡 內容
浪漫階段 兒童期、小學~中學初期 重想像力的發揮,以新鮮且神奇的事物為教材
精確階段 青少年期 重語言文法、科學原則,養成分析事實的能力
概括階段18~22歲的青年期 理解各種現象,探求綜合性的原理原則
 
分析學派與
邏輯實證論
人物Shlick、Russell、Moore、Witlgenstein、Ayer、Peters、Scheffler
背景 (1)Shlick倡導科學的哲學,拋棄形上學,使用邏輯分析→Russell發展「邏輯實證論」、Moore開創「語言分析」→Witlgenstein及Ayer綜合建立「語言分析哲學」(觀念分析哲學)。
(2)觀念分析於50年代的代表人物為Peters、Scheffler。(倫敦路線)
特徵 (1)反形而上學,重視邏輯經驗 
(2)顯示各種論證和設證所建立的知識型態
(3)語言文字的解析
影響 (1)教育語言的釐清
(2)倫理規範無必然性
(3)教學科目重數學、邏輯、文法與語意學
教育主張1、羅素(Russell):
(1)目的:培養有用的公民。 
(2)內容:生活知識及品性教育。 
(3)方法:引導與啟發。
2、皮特思(Peters):
(1)教育三大規準:合價值性、合認知性、合自願性。
(2)教育無外在目的
3、謝富樂(Scheffler):
(1)重視事實         
(2)重視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
結構主義

後結構主義
人物 索緒爾(Saussure)、阿圖舍(Althusser)、李維史陀(Levi-Sreauss)、皮亞傑(Piaget)
內涵 (1)於二次大戰後興起,取代存在主義。
(2)認識論:是理性主義的一環,以形式主義符號為方法,探究對象本質的「內部一致性」。重要概念為「構造」。
(3)方法:強調結構內部的「隱藏深層研究」。由現象分析入手。
教育啟示 (1)教育屬於社會結構中的一要素     
(2)教育具有自身的特質並能繼續發展
(3)了解個人要從結構開始           
(4)教育改革是社會整體發展的反映
(5)教育研究必須掌握教育的深層結構
 

教育哲學的發展17世紀以前

教育哲學的發展趨勢

英美教育哲學的主流~17世紀前







唯實主義




內涵
1、哲學中稱「實在論」、「唯實論」;教育中稱「實在主義」;文藝中稱「寫實主義」。
2、主要是表達對認識主體與客體之間關係的看法。
3、中世紀(6~13)經院哲學(教父哲學)出現「思維與存在」的論戰,其教育哲學思想特徵為「黨同伐異」,主要分為兩派:
(1)唯實論:主張普遍概念是客觀存在的,即「共相是實體」,承襲柏拉圖、聖奧古斯丁的觀點。
(2)唯名論:認為普遍概念只是名稱,只有個別感性事物才是真實的存在,即「共相是名稱,殊相是實體」,承襲亞里斯多德的觀點。
4、17世紀唯實主義:(與唯實論不同)
(1)是一種對人文思想的反動,受到注重事物研究的科學態度而興起,強調內容與實際的感官,認為知識的來源主要得於經驗。
(2)認為外在事物有其客觀的存在,人們所持的觀念要與外界相符應才能算是真的知識。
(3)受到經驗主義大師洛克的支持;18世紀受自然主義大師盧梭鼓吹。



類別
人文唯實論人物米爾頓(Milton)、康門紐斯(Comenius)
內涵1、教育主張「閱讀古文體認生活」、「重視方言價值的實用性」、「課程重廣博」。
2、主張希臘「文雅」教育的復活,是「泛智主義的象徵」。
3、改進人文主義思想,強調地方語言,促進現代國家的形成。
社會唯實論人物孟登(Montaihne)、拉伯雷(Rabelais)
內涵1、Montaihne注重旅行教育,主張廢除體罰;Rabelais強調衛生保健的重要性。
2、認為語言研究不能包括教育的全部,強調教育目的在處理社會生活的問題。
感官唯實論人物威斯夫(Vives)、康門紐斯(Comenius)
內涵1、主張感官為吸收自然的探索知識來源,強調實物教學、直觀教學。
2、奠定後世教育心理化的基礎,認為凡家庭、鄉村的學校,均應負推廣教育功能。

理想主義
(1)又稱「唯心主義」、「觀念主義」,主張決定存有的是心靈、精神或思想。(與唯物論相對)
(2)自柏拉圖開始,17世紀Leibniz首次運用Idealist這詞;18世紀被用來稱呼Berkeley的理論;19世紀Hegel將觀念論提高到最高峰,建立「絕對觀念論」。
(3)在哲學主張:唯心是世界本源,外在世界乃觀念所生。
(4)知識論主張:知識市主觀的,知識的來源主要靠理性作用,是領悟宇宙真理的內在觀念。
(5)倫理標準是永恆且普遍的,重視尋求真理且完美的道德品格。

理性主義
人物希臘三哲、史賓諾沙(Spinoza)、笛卡兒(Descartes)

內涵
笛卡兒(Descartes)
(1)善於懷疑傳統習俗、權威學說,被稱為「第一位現代哲學家」。
(2)心物二元分立形上學:人的心靈能力是先天而來,只要善加運用認知法則,即可獲得真知。
(3)理性思維的內容是先天的:透過「理性直觀」、「理性演繹」來求知識。
(4)著『方法論』,以「我思故我在」確立了「自我」(思考)的必然性。


經驗主義



經驗主義
 
人物伊比鳩魯學派、洛克(Locke)、柏克萊(Berkeley)、休姆(Hume)、培根(Bacon)
內涵1、培根(Bacon)
(1)著『新工具』,強調「知識就是力量」,主張教育目的是在獲取實用的知識。
(2)知識即科學知識,知識的研究應從事實的觀察入手,然後歸納成結論,用於實際活動。
(3)「仿蜜蜂方法」:蜜蜂在外有選擇地採集花粉,經自己內在消化再釀出蜂蜜。指能廣博閱讀而又能提出己見的研究方法。
(4)破除四大偶像:種族偶像、洞穴偶像、市場偶像、劇院偶像。
2、洛克(Locke)
(1)教育過程為由外往內的「注入」,為「注入式教學」的理論基礎。
(2)主張所有知識必須靠經驗獲得,知識內容主體是靠自己建構而成。
(3)感官經驗來源為「外感官經驗」、「內感官經驗」。
(4)著『教育叢論』,持「教育萬能論」觀點。主張以德育作為教育目標,理性要靠後天環境(教育)的訓練。「健全的心靈寓於健康的身體」。 

教育哲學18世紀整理

英美教育哲學的主流~18世紀




自然主義
人物 盧梭(Rousseau)──「教育界的哥白尼」
內涵 (1)解除束縛,返回自然          
(2)自然教育就是「消極教育」
(3)自然教育就是尊重學童價教育  
(4)自然教育就是實物教學的教育



愛彌兒
1、三位教育說:人的教育來自三種途徑→
(1)自然的教育(2)事物的教育(3)人的教育
2、教育階段
時期 年齡 內容
嬰兒期0~2保健
兒童期3~12感官發展(消極教育的年限為12歲)
青年前期12~15探討大自然奧秘、手工工作(15歲前不必有書)
青年期15~20正式教育的開始時期
女子教育 男女「天生自然」有差異,女子應以順從取悅男人為天職,以作賢妻良母為目標
.







批評主義





 
人物 康德(Kant)
內涵
融合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即批評先有標準,再透過標準的檢視,接受正確知識,拋棄不正確的信念。著有『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三大哲學巨著。
知識論 (1)知識由先天理論與後天經驗所構成    
(2)理性具指導作用(統覺能力)
(3)知識獲得的過程:感官→整理→知性→判斷→融入→知識體系
(4)知識範圍止於現象界(不及心靈問題)。
道德哲學 (1)無絕對的善,善的形式不受經驗的制約。
(2)「道德義務」:指為道德而道德,並無任何附帶條件或要求。
(3)道德體系分自律與他律,注重意志的自律,而非外部的制裁。
美學 (1)性質:美是無私的滿足感      
(2)分量:普遍地在主觀感情「共相」下所建立的
(3)關係:自然美、自由美、存依美
(4)樣態:美是主觀的
教育思想1、教育目的:實現道德教育與提升人類素質。
2、教育方法:
(1)三化教學:「教化」發展個性;「開化」促進文明發展;「德化」培養世界公民。
(2)訓育方法:主張先防止為惡,再積極加以輔導教化。(管束過程不訴諸外力的獎懲)
(3)道德教育:「自律的殿堂必經他律的大門」,最終目標是「意志自律」。
影響 (1)學思並重  
(2)道德教育在使兒童服從規律  
(3)訓練意志,啟發內在理性
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 新人文主義
時代14~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18世紀啟蒙運動後
相同思想 以希臘羅馬式的古典文學和文化關係為主
相異思想 (1)恢復「羅馬」古典時代文化
(2)注重形式、模仿語言、文字、生活
(3)機械與盲目式,流於裝飾的表象
(1)恢復「希臘」古典時代文化
(2)不注重形式、模仿,重人文世界觀
(3)強調自覺、批判與選擇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教師甄試口試

一、何謂「教師甄試口試」 (一)「教師甄試口試」的關鍵字 這是六個字,它的關鍵字是指哪兩個?「教師甄試」是關鍵字,而「口試」也是關鍵字。要參加教師甄試,你心中就要有譜!你就要像個老師。老師該像甚麼樣子呢?口試是絕對標準還是相對標準?各位,這是相對標準。所以,你去參加教師甄試的口試後,沒有所謂的絕對好,也沒有所謂的絕對壞。你不要說你可以表現得非常的好,口試拿到九十九分,有沒有一定錄取?沒有,另外十個通通一百分,你還是被淘汰。 (二)注意評審的想法 相對標準和絕對標準是由評審委員來決定的。講到這邊,這跟我們的「市場行銷」一樣,完全是顧客導向。再翻成白話文就是,你認為的好,你認為的棒,你認為的對,基本上是不值錢的。當你在參加教師甄試口試的時候,你都認為你的儀容很好,你回答的內容和方式很好,基本上是不值錢的。你必須去揣摩評審委員覺得你回答的方式不錯,你回答的內容有內涵,是他要的,那樣子才對。所以,你們要學著揣摩像我們這樣年紀大的人,他們怎麼看你適不適合當一個老師。你也必須去揣摩,像我們這樣的人覺得老師應該要有甚麼樣的穿著比較妥當,你也必須去揣摩,我們這種人覺得怎麼樣你才算是有禮貌的,你必須去揣摩甚麼樣的人說話才算是有條理。所以你們不要把電腦的語言講太多,不要講太多很流行的。 二、你是否適合當一位老師 (一)服裝、儀容、舉止、談吐是起步 評審委員到底在想些甚麼呢?評審在口試的進行時,幾乎都是在思考兩個問題,第一,你是否適合當一位老師?第二,你有沒有可能當一位好老師?而評審是從哪些線索來研判上面兩個問題呢?第一個,就是你的服裝、儀容、舉止、談吐等等是起步。 1.服裝儀容 服裝部分,你是來面試當老師的,那你該怎麼穿?你現在去面試的是教師,所以牛仔褲不妥當,頭髮要怎樣才妥當,瀏海要把它撥開,男生頭髮綁馬尾不妥當,頭髮要梳的整整齊齊。眼鏡不要看起來很酷,很流行的樣式。穿個T恤去面試不妥當,所以男生還是穿襯衫,顏色選最公眾的白色最為妥當,該打領帶就打上領帶,因為你步入社會的那一天,你就要成熟。男生的頭髮就理正式的西裝頭,女生的頭髮可長可短,但前面瀏海要撥開,把它弄好。眼鏡該調整的要調整。女生淺淺的妝是基本的禮貌。 2.舉止 舉止部分,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早期,前總統李登輝和蔣經國先生聊天的時候,他坐椅子坐了三分。基本上,台北地區學校在面試的時候,就是你一個椅子,評審有桌子,你就直接面對三個評審跟你聊天,有的地方你會有個桌子,有桌子比較好,因為你可以藏拙一下。有的地方沒有給你桌子,這時候就要注意你的坐姿。你是去面試的人,椅子要坐三分之一,身體微微向前,進可攻退可守,千萬不要趴在桌子上,也不要坐滿。坐前面一點表示謙虛一點,坐滿表示很有自信,但是我要你們自信中帶有謙虛。坐要有坐相,眼睛的部份則要對著評審。假設評審有A、B、C三人,首先A評審先問你問題,當你回答A評審問題時,並不只有A評審在聽,B、C評審也都在聽。所以眼睛不只是要看A評審,還要轉頭去看看B和C評審,他們三個都在打你的分數。記住,它不是瞄眼睛,而是身體稍微轉動去看,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舉止。通常,像我和黃教授這樣的老先生,從你的動作或是你的言語,就可以看到很多東西,想到很多東西。例如我說:五號張大維請進場。如果他是像大爺一樣直接的走進來是不對的,進場的時候應該要先在門口喊一聲「報告」!等評審說請進時,在門口說聲謝謝後再進場,這樣才能表現出禮貌。如果你一進去是有桌子的,你必須要把椅子搬出來而不是用拖的。椅子搬出來後也不能直接坐下,假如你是大搖大擺的坐下,一點禮貌都沒有,你要怎麼當老師。評審們不是啞吧,他們看見你站著一定會請你坐下,你再說聲謝謝。仔細掌握好每一個環節,這些就叫做舉止。講一個題外話,舉止不只是在試場時才要好,試場旁通常都有休息室,你在那邊就要開始去注意你的舉止。舉例來說,像是我們學校在甄試的時候,我都會穿件T恤和一件牛仔褲,然後搬一箱飲料去給每一位考生。大家都不知道我是誰,有的人會站起來跟我說聲謝謝,有的人看都不看我一眼!還繼續跟其他人聊天。哇塞,他有夠衰,因為他十分鐘後進試場,怎麼搞的,主考官是我。我就跟他講幾句話:You may go!連最基本的禮貌都沒有,還來當什麼老師。所以,不只是試場要注意舉止,你在其他地方也要注意,這種東西不能靠做假,而是你平常就要養成習慣。基本上的應對進退都是非常重要的,請、對不起、謝謝等這些都要常說的。 (二)你有沒有對自己充分了解 所以評審是從哪些線索來看你是個適合當老師的人。第一點就是剛剛談到的服裝、儀容、舉止、談吐四個面向,這是起步。第二點,就是你有沒有對自己充分了解,這個部份是核心。我們從幾個問題就可以瞭解你適不適合當一位老師。我就問你為什麼要來考老師?你會說找工作不容易!你也會說薪水不錯!其實這些都事實。但我不是教你們壞,面試的時候很多事實是不能講的。你可以講其他的事實,但很多的事實是不能講的。你不要笨到什麼話都說,譬如我問你平日最大的休閒是什麼?你回答是睡覺。你平常至少也有讀書,回答讀書也好聽一點!睡覺是事實,看書也是事實,你就選看書的事實回答,不要選擇睡覺這個事實。 1.為什麼要活著 充分了解自己是核心問題,你要怎麼了解自己?這你要好好的思考,因為接下來的很多問題就會把你突破掉。就像是我問你為什麼要來考老師?你為什麼要活著?你為什麼想當老師?你打算當怎麼樣的一個老師?你打算經營出什麼樣的學生?你覺得當一個老師對社會有怎麼樣的貢獻?很多東西都沒有制式答案的,因為制式的答案都只有六十分。要有血、有淚、有肉、有骨的答案,才會讓人家覺得不用你會後悔終身。所以要怎麼了解自己要好好思考,今天晚上回家不要讀書、不要約會,坐在床上打坐一下,想想為什麼不去自殺?為什麼要活著?慢慢你就會想到,好奇很多事情都沒做,慢慢就會想到,我這個人真的不錯,因為我活著為週遭的人帶來快樂,慢慢的我就會想到,我活著的將來會有把握讓整個社會上的人活的更有信心、更快樂、更健康。所以我活在這社會上,是有價值的,我死了那太可惜了,我死了那是全人類的遺憾,所以我不能死。你為什麼要活著,答案不一定都是我剛剛說的! 2.你打算怎麼活著 接下來你就要思考到,你打算怎麼活著?我給我自己的期許,是希望能在自己死的那一天,我都還能夠跑五千公尺,跑完再死。我不要去拖累別人,我要活的很有尊嚴,我對我自己期許了這一點。我現在講話很大聲,因為我今年剛滿五十歲,我已經可以退休了,我將來月退的薪水都比你們將來當老師薪水多兩倍。我現在,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接著就會去跑三十分鐘,晚上六、七點回家我就會去健身房騎三十分鐘腳踏車,做各種的肌肉訓練,然後洗個SPA,再回家吃晚餐。要把自己的身體搞到巔峰,我要這樣子活著,然後每天讀很多書,寫很多文章,凡是想考校長的人我就去幫他,想考主任我就去幫他,學生有問題我就去幫他。我的期許是,因為我的存在這個學校的老師能更快樂,學生會更快樂,所以我打算這樣活著。所以你要思考你打算怎樣活著? 3.為什麼想當老師 你為什麼想當老師?你總不能說我當年很衰,當年考清大沒考上考到師大來,是不是。你不能說我現在無一技之長,在現在這麼不景氣的社會,當老師是很穩當的職業。你不能說我要當老師是因為可以放寒暑假。你不能這樣子回答,雖然這些都是事實。你為什麼想當老師?你要找出答案。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你本來要變成不良少年的,有一位老師把你抓回來了,他是那麼的偉大,對不對。老師就是這麼的偉大,所以你要效法,然後讓你的下一代更健全,或者是說你覺得教育太重要了,它是立國之本,是國家最重要的志業等等!你總是要找出答案。 4.自我介紹 我給你兩分鐘,請你做一段自我介紹。這個題目一定會被問,而且可以決定你的生死!十個人中有八個人的自我介紹聽了就想打瞌睡。大部分的人講的都是這樣子。我從小出生在南部的一個小鄉下,我們在鄉下那邊有一座橋,橋的那邊有幾隻鴨子,每次去就會看到牠搖搖擺擺走掉。這時候我就會打斷他的話,請問這個鴨子跟你要當老師有什麼關係?請問這個鴨子跟你的人生成長有什麼關係?翻成白話文的意思就是,不要講廢話。要講的每一個字都要求到精準,什麼是精準?你手舉起四十五度就是四十五度,四十四度就錯,四十六度也錯。這叫做精準,廢話不要多講。 為什麼想當老師?要去思考!像我剛剛提到在你學習過程中被老師挽救回來的例子,它必需要是真的,然後你把它連結成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你必須在你成長的背景中,將真實發生的事情拿來作表述。 5.打算當一位怎樣的老師 這一題也容易被問,這個問題主要呈現的是,就是你的「主軸思想」。我打算當一位全班都考上建中的老師,可不可以,當然可以!這是主軸思想。我打算當一位讓孩子都懂得團隊合作的人。因為國中生的異質性大,我打算讓每一位孩子都人盡其才,我打算當一位貫徹多元智慧理論的老師,我要孩子們走出自我。你想當怎麼樣的老師都對,那是你的主軸思想。我建議你們先去思考一下,評審委員希望你們當怎麼樣的一位老師之後,然後結合你想當怎麼樣的一位老師。不要忘情的自我發揮,一開始我已經講的很清楚了,你的想法不值錢!你知道評審委員的想法之後,很真摯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才值錢。再講清楚一點,你要把評審的想法和你的想法的交集找出來。你的想法可能是這麼大一塊,評審委員的想法是另外一塊。你不必全部都講謊話,也不必違背自我,把你和評審的交集講出來就對了。 6.長處與短處 你知不知道你的長處在哪裡?這題目一定問。回答的時候,所有的口頭禪都不要。如果你光說你的語言溝通和人際相處能力不錯,這樣是不會被錄取的。通常要有個「論證」。在講出自己的長處的過程中要謙虛,要在謙虛中不小心講出來不平凡的長處,這樣子才適合。舉例來說:謝謝評審委員的指教,其實我是一個很平凡的人,我跟前面幾位都一樣,我們的語言能力、電腦能力、人際關係等方面都很強,我是很平凡的。前面這部份用很平凡、我跟其他人都一樣等等的詞語掩飾,並帶出自己的能力。然後,除此之外,我個人認為我最強的是什麼等等,譬如我的意志力很強,甚麼甚麼東西很強,這些可以從哪方面看出來也要做出說明,評審委員沒叫你停就不要停。所以這樣子的長處就講的多了,而且會跟別人不一樣。如果像前面的回答一樣,說我的語言能力很強、電腦能力很強、人際關係能力很強,我覺得我最強的能力是什麼東西等等,這樣的回答內容就是一種標準的捕手式的答案。記住,不要隨便當捕手,評審投什麼球就投什麼球,要當一個開創式的捕手。像我前面舉例的方式回答,這樣的答案就顯得多元又豐富了。長處說完了之後,最糟糕的是,大家常常都死在短處的部份。你們說的短處就是懶散、不守時、不用功、容易分心,我的短處就是花心,這些都是事實,但是能講嗎?我的短處就是人際關係不好,就是自私小氣,我的短處就是奢侈等等,怎麼辦,你要怎說起你的短處?最糟糕的是這一定會被問。就像是每次的校務評鑑,我們都是在呈現優點。我隨便一講就有好幾百個優點,但缺點就是想不出來。想來想去,想到一些缺點,但那是一些不關痛癢的缺點,它是因為制度造成的缺點,它是由你們政府所搞出來的缺點,是全國性的,無解,這是我的缺點。了解嗎,我總不會笨到寫我學校老師上課不專心,學生的常規不好,我不會這麼笨,我一定是把它弄成是教育部的體制下所造成的缺點。同樣的,你的缺點在哪邊?我剛剛講的已經幫你鋪了一個局,你不要隨便講自己懶散,你該如何講?像我剛剛講校務評鑑的例子一樣,你應該能抓到一點點。我每次這樣講我的缺點:我這個人最大的缺點,就是我這個人工作的時候太投入了,每次投入了以後,就找不出時間來運動,找不出時間來陪我的家人相處。針對我這個最大的缺點,我決定從我的時間管理上好好加強,把運動變成一種紀律,每天時間一到我就要認命的去運動等等。這樣我已經講出缺點了,那我的缺點是不是缺點,我的缺點就是最大的優點!你不要笨到說我這個人就是懶散,我就是沒有時間觀念。 7.充份反省 最後,充分了解自己,我還是希望你們今天回去晚上的時候什麼事都不要做,專心的去反省這些題目。你準備好了哪些?你的專業夠了沒?你的人格特質準備好了沒?你是積極性的人格特質嗎?你的人生的一些關鍵能力準備好了沒有?哪些你還沒準備好?而你打算怎麼彌補?教育系通常被問的很慘的就是這邊,像是教育系修國文輔系的,評審可能會問為什麼我國文老師不找國文系要找你教育系?英語系也是一樣!為什麼我不找英語系的要找你教育系的?所以教育系的同學要特別的針對這種題目準備好。 三、你有沒有可能成為一位好老師 (一)教育的主軸思想 剛剛是說評審是從哪些線索來看你有沒有資格能成為一位老師,接著,我們要來看評審是從哪些線索來看你能不能成為一位好老師,因為學校要找的不只是老師,而是一位好老師。評審是怎麼來看的呢?第一個就看你做為一個老師有沒有一個主軸思想。這個主軸思想,就像前面提過的,你想把你的學生帶到哪個方向去?你要當一個怎樣的老師,這就是一個主軸思想。譬如說你想把你的學生都帶到建中去,這就是一個升學導向的主軸思想。而如果我要學生都適性發展,這就是屬於多元智慧導向的主軸思想,所以你必須搞清楚你的主軸思想。 1.教育的本質 為了搞清楚你的主軸思想,你就必須瞭解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的本質滿街都有,每一本書寫的都不同!那如果你是台北市裡選的,這是吳清基局長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協助學生潛能開展,行為更好,適性發展。什麼叫潛能開展?本來一百公尺要跑十一秒,想辦法讓他跑十秒九,本來要跑到十六秒的,想辦法讓他跑到十五秒。什麼叫行為更好?本來學生一天打三次架的,想辦法讓他三天打一次架,然後六天打一次架,最後就不打架。不是說馬上就不打架,更好不是指行為完美。什麼叫適性發展?能唱歌的讓他當歌星,能跳舞的讓他當舞星,能運動的讓他當運動選手,讓他當王建民,能讀書的就讓他當科學家,當教授等等,適性發展。你搞清楚了教育的本質,對你教育的主軸思想就有幫助。以上是吳清基的主軸思想。 2.辦學的目標 第二,你覺得學校的辦學目標在哪裡?這個問題衍生起來,如果你是一個導師,你想讓你的班級達成什麼樣的目標?辦學的目標滿街都有,每一個都不一樣,我要介紹的是我張勳誠的辦學目標,我要讓學生都能快樂的上學,有效學習,適性發展。我寧可讓我的學生逃家,我也不要讓他逃學。讓學校很溫馨,老師很愛學生,學校的環境很好,制度很好,學生可以快樂上學。有效學習方面,學習是有基模的。有的人靠聽力學習,有的靠視力學習,有的靠操作才能學習,每個人學習不同。所以教學要多元化、個別化、適性化,這樣才能達到有效學習。 3.教育對象的異質性 國民教育的對象異質性很高,所以在有教無類的前提下,要懂得因材施教。在你的班級裡有智商140的,當然也有智商80的!有的是父母每天送他上學的,有的是父親是誰不知道。有的是回家之後他可以在書房裡面看書,有的是回家後父親喝醉酒了,就要立正聽爸爸三個小時的訓話。我當主任時遇過這種學生,你說這種學生隔天上學時怎麼可能不遲到。國中學生的異質性就是這麼高,所以說我們雖然有教無類,但是我們要因材施教。對聰明的同學我們要怎麼用點度法?對比較不那麼聰明的同學我們要怎麼用補救教學來幫助他,對行為偏差的我們怎麼幫助他,對家裡比較有困境的我們怎麼來幫助他,必須要因材施教。 4.培養關鍵能力 另外,除了學生的學業成就外,要注意到學生的全能發展,培養學生人生的關鍵能力。2007年,歐盟提出了一個公司的用人標準。我們公司要不要用一個人?以及用了這個人之後要不要讓他升官?我要看哪些東西呢?他說他們要看兩樣東西,一個是要看隱性的一些東西,第二個看一些顯性的東西。顯性的東西我們要看一個人的語文能力、數學邏輯能力,以及閱讀的能力。閱讀,為什麼閱讀很重要?因為可以擴展眼界,自我充實,這樣子能夠提升我們的背景知識,讓我們增加了觸類旁通的機會。所以只要我跟你講一個A,這樣你連B、C、D、E、F、G都知道了。背景知識非常非常非常的重要,我上上個禮拜才跟那些剛考上國中校長的人講話,他們開始準備當校長,我要開始教他們怎麼領導,怎麼開始做危機處理等等,這些東西我可以很快的跟他們講,從一項很快的就跳到下一項。為什麼?因為他們的背景知識夠。一個很類似的例子,每次小學生來我們學校觀摩,我和主任都要開始討論小學生的用詞是哪些東西,要怎麼跟小學生講話等。閱讀,可以讓你觸類旁通,這樣你的創新能力也會高。所以人要不斷的閱讀就是這個樣子。 除此之外,他還有很多隱性的觀念能力。 第一個是學習力,就是指學習方法。知識實在太多了,讀不完!所以你知道要怎麼學習這最重要。 第二個是文化包容力。你們將來教的學生,當他們二十幾歲的時候,十個裡面大概會有四個人要到國外去工作,原因很簡單,因為國內已經沒有很多工作的機會。到國外去生存,你就要針對那個國家的傳統文化、制度、設施和人心有充分的瞭解,這些東西就叫做文化包容力。你唯有對那個國家有文化包容力,才能在那個國家生存和發展。 第三個就是關鍵能力,像我們剛剛提到過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關係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挫折容忍的能力等等。所以教育,除了學業成就之外,人生關鍵能力非常的重要。歐洲、澳洲和紐西蘭都這樣認為,我們國內也是這樣的認為。所以你的主軸思想到底要放在哪裡,你就要去思考。 評審從哪些線索來看你有沒有機會當一個好老師,第一個就是你有沒有主軸思想。首先你必須把你的教育本質搞清楚。第二點,學校的辦學目標和班級經營的目標每所學校都不同。第三點,要把國民教育搞清楚,因為它的異質性很高,所以因材施教變的很重要。第四點,為了要有主軸思想,你就要搞清楚,其實世界上非常重視人生的關鍵能力,學業不是全部的,升學只是基本消費,其實人生有太多太多該去關注的。 (二)熟悉教育政策 國中和國小不同,和高中不同,跟大學也不同。高中和大學都是選擇性的,國中和國小都沒有選擇性,異質性非常高。然後,對國中生要非常瞭解,從十三歲到十五歲,這段年齡我們說是人生的狂飆期!他的身心發展程度、道德發展程度等等,你要很清楚。既有的政策,你在台北市考,對於一綱一本你就要去充分的瞭解,公辦基測你就要去瞭解。對政策你要充分的瞭解,對你任教的科目,教材、教法、評量,你要去熟悉,這些都是基本消費額。所以評審會問你這些東西來看你是不是一位好老師。現在,什麼是「友善校園」?這是教育部、教育局的政策。「健康促進學校」,這也是台北市的教育政策,你要去瞭解。到了學校以後,你要怎麼把你的健康促進學校落實?零體罰,是友善校園概念裡面最重要的一個,你該如何去貫徹零體罰政策,他們就會去問你。你不能說我發誓我不會體罰學生,你必須要讓人家相信你不會去體罰學生,你必須要講出你有一大堆其他A、B、C、D、E、F、G的方法來替代,所以我根本不需要體罰。 我民國八十五年口試,我那時候是去考校長。政大一位教授他第一個問題就問我:你的學生自殺,你該怎麼辦?我直接跟他回答,我的學生不會自殺的。為什麼呢?因為,第一,我會要求學校的班級導師在聯絡簿方面該如何做。第二、我的訓導、輔導這方面在日常該怎麼做。我會做出一系列的,對學生如何的關心和掌握,所以基本上我的學生不會自殺的。但是經過了這麼多的努力之後,萬一我的學生依然發生了這樣不幸的事情,我會怎麼做,A、B、C、D、E、F、G等等。在這樣的回答當中,我沒有去當捕手。 (三)有關班級經營 班級經營是百分之百必問的。如果你進來學校,交給你一個二年級的班級,你打算怎麼經營這個班級?講到這邊我要再提醒各位,所有的文章都不值錢!給你一個申論題,你照著書的內容寫,你可以寫的很好,但那都不值錢!你要把那些文章,濃縮成幾個大綱,要把這些大綱直接的記在腦中。譬如怎麼經營一個班級是一個題目,下面馬上就是幾個大綱,然後這個大綱又要再散出去,每一題你都要這樣去做。你必須把書本裡的知識,和你自己寫的文章,都把它濃縮成幾個大綱放在大腦裡面,然後再把它擴散出去。所以你要先歸納,然後再來擴散,你必須養成這樣的習慣。 口試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對的答案,也沒有錯的答案,只有有沒有自信的答案,有沒有說的過去的答案,有沒有好的談吐的答案。你的答案都必須在你的腦中,必須是條列式的。 (四)危機處理的回答 譬如,你要怎麼指導讓你們班的學生進行危機處理。所有的回答都是固定的:謝謝評審委員的指教,針對委員所指出的危機,我們可以從事發之前、事發之時以及事發之後,三個層面來處理。首先在事發之前,我們應該如何透過哪些管道讓同學們去充分的瞭解等等。然後,在事發之時,毫無疑問的就是人命關天,生命安全第一,先救人命,然後再做其他處理。事發之後,我們在進行善後的處理等等。來看看如何強調交通安全教育。一樣回答:謝謝評審委員的指教,有關交通安全教育,個人認為可以從認知、情意和技能三個層面來教育我們學生。首先論認知層面,並舉例,接著就是情意和技能層面。任何的題目進入你的大腦裡面,就是要把它「架構化」。反正就是不要跟評審委員講故事,從頭說起,說到人家想打瞌睡。所以就是要去訓練自己的回答,把它架構化。 (五)有無敬業態度 你有無敬業的具體承諾?從這樣的題目往往就會決定你的生死。他怎麼來看你敬不敬業,例如:黃老師,假如我們有幸能請你到我們學校任職。可是,我們學校很多事,每個禮拜都要辦活動!我們都要加班,但是我們都沒有加班費,那你的態度怎麼樣?這個問題毫無疑問的就是要問你有沒有敬業的承諾。可是這種問題能不能回答:沒有問題,天天加班都沒有問題!回答當中,必須要自信中帶有謙虛。另外,不能只有講答案,答案後面還必須要有所說,要有一個完整的句型。 這個答案不是回答沒有問題,或是有問題,而是很誠懇的講:非常謝謝委員的指教,對我這麼一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所有的活動對我來說都是最大的學習機會,那我也會在這些學習的機會當中好好的去學習。至於有沒有加班費,我個人完完全全認為這是其次的問題,這不在我考慮的範圍裏面。能夠學習,並且為學校奉獻,這才是我最重視的。 (六)呈現教育愛 要在日常中呈現教育愛,要讓人感覺你二十四小時在那邊沒天沒地的付出。像是你下班了之後妳接到電話,說你的學生出事了,你要怎麼處理?有的老師真的認為,下班之後就不是我當老師的時間,或是我不處理,第二天才處理。那是不對的,你的學生就像你的孩子一樣,就要有這種愛的承諾,敬業的承諾,沒天沒地的承諾。什麼叫承諾?就是你答應的事情沒有任何藉口,就要做到。老師哪裡有下班,哪裡有放學,學生放學後出事了,我當然要去警察局去保他、去救他。言談舉止中能夠呈現教育愛的。孩子麼時候受傷了,他是你的孩子,他不只是你的學生,不分上班下班、白天晚上、平日假日,因為他是你的孩子,所以你要處理。這是教育愛。 (七)親和力的展現 不要浮濫,但也不要太拘謹,有時候要有幽默,有時候又是嚴謹的。很多人都很有親和力,你們都會觀察,你們參觀任何活動,一進去很多人都會喜歡和他聊天,這就是親和力,不要太嚴謹。做學問的時候要嚴謹,做很多事的時候要嚴謹,但如果你在學校對學生這個樣子,那就叫做「苦瓜」!你就是要有親和力讓學生喜歡你。 (八)表達能力的呈現 表達能力如何?所有的關鍵,就是我剛剛講的「架構」。千萬不要向評審說古,講故事。這就是架構,就是表達能力。 (九)是否有團隊意識 如果你在台北市團體考試那就算了。但如果你是在學校考,團隊意識就變的非常重要了。那些評審委員的年資比你高,但不盡然比你高明,但是他也不希望你比他高明,他也不希望你愚蠢,他也不希望你特立獨群。他是希望能把你找進來,能和這個Team結合在一起的人。 譬如你去考數學或是物理科老師,那評審就有自然領域的老師。那自然領域的人,他就會著墨很深。他不會希望把你找進來取代他嗎,他也不希望找一個人,然後老死不相往來。人家希望的是你進來,然後能當他的小跟班,能幫他做一些事,這樣自己的勢力不是又膨漲了一些。當然他也希望進來的人有一些能力。所以,你怎麼去拿捏,這就是你要去反省的地方,你要適度的展現自己的能力,你要試著和其他人合作,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記下來,合作就是你的信念。不合作的人,人家是不會要你的。 (十)適時呈現配套 配套是什麼?就是你過去在實習的一年所做的教學檔案,相關的,參加過活動的,適時的呈現給評審,做一些介紹。教學檔案裡面最重要的是第一頁,就是簡介。第一頁是最重要的。十個題目裡面,至少有三四個是從第一頁的簡介來問。 舉例:你在簡介裡寫你曾當過登山社社長,或是我們師大社教系的很多都擔任過記者,擔任過記者這一定被問,或是擔任過慈幼社社員,這一定被問。所有的問到最後都會問到,這些經驗和你帶一個班級有什麼關係? 所以你現在聽過我這些話,過去你或許你是個好社長,今晚你就要思考,擔任一位好社長和我擔任一位好老師有什麼樣的關係。一個好社長,在帶領社團時有一個方向,領導人就是要有一個方向。他要經常溝通,要做決定,要整合大家的看法,他要有規劃的能力,還要有執行的能力。這些對於當一個導師當然重要。做一個班導師,他就是一個班級的領導,要帶給班級一個方向。這個方向就是我前面所講的主軸思想。我要把全班的學生都帶上建中,這是方向,但是講這個你就死了,不要講這個答案。我帶的班級,通通都能夠活出自我、適性發展,多元智慧理論是一個方向。我要怎麼推動,我要怎麼做,我要結合班級所有家長的能力,一個都不能跑,我要善用幹部的力量,我和班級充分討論出我們的班規,然後我們怎麼來貫徹執行。 四、你該如何在評審面前呈現你自己 這些前面都已經講過,這裡我再來幫大家做一下整合。 (一)合宜的服裝儀容。 (二)休息區的舉止。 (三)進門時的言行。 (四)坐下時的態度。 (五)簡歷是導出所有評審發問內容的源頭。 (六)答題時的條理、重點掌握及熱誠的呈現。 (七)適時提供書面佐證資料:包括生涯檔案、教學檔案以及班級經營檔案。 五、平日修為 (一)打坐、反省、思考 你要如何來讓自己的平日修為更好呢?你必須要養成每天打坐的習慣,進行反省和思考,每天做反省。透過不斷的反省,才能突破你既有的心智模式。 (二)不斷的閱讀 因為你們現在要考試,所以你們最近可能都是閱讀有關教育的書籍。你現在考試沒有機會讀其他的書,然而在你考試之後,找點時間讀一讀企業的書,例如商業週刊、天下雜誌、遠見雜誌,把它當作休閒消遣。教育的書要讀,但是其他的更要讀。 (三)分享 很多跟我同過事的人,我都會強制分享。我早期當主任,要考校長的時候,讀過一些概念,當時就會找組長一起分享。那組長很倒楣,一開始不太熟練,因為只講了一遍,講完了之後,才發現有哪些地方沒有讀通。接著,第二批倒楣鬼,再講第二遍,這次就好一點,也流暢了些,但是還有一些地方沒弄清楚。講到第三遍時,這些東西很多都是我自己的了,我讀的書很多都已經丟掉,那些都已經是我的概念。所以,分享是很重要的,透過分享,透過教學,你才能感覺這個東西你已經是熟透了,所以不用吝惜於分享。 (四)藍海 藍海策略的中心在於價值與創新,不管是口試、筆試,還是其他的東西,你能提出哪些有價值的東西、創新的東西,那就是非常的重要。假如今天有十分鐘口試,兩分鐘給你自我介紹,怎麼做出價值、創新,你為什麼會當老師,你有什麼長處,你要怎麼班級經營,這些都是幾乎必問的題目,可是現在每一個人都在回答,那他憑什麼用你,那要看你有怎樣的價值與創新,光是價值沒創新那是沒用的,要有價值又有創新,讓人家一聽就覺得,前面七個可以不要。要怎麼做到藍海策略,這你就要去思考。 最後,這條路真的不好走,不容易。但不容易是指別人!你們要把它變成容易,希望你們今年通通錄取,謝謝! 六、一些口試題目案例 1、自我介紹 2、簡述你的教育理念。 3、報考本校動機為何? 4、簡述最令你難忘的一節課。 5、如何處理學生意外傷害? 6、如何處理學生之間的衝突? 7、如何擔任導師?如何經營你的班級? 8、如何擔任導師?如何處理學生與任課老師之間的衝突? 9、如果擔任導師,你將如何凝聚班級向心力? 10、如何與學生家長溝通? 11、擔任行政工作的意願? 12、就本身專長組訓運動代表隊之意願? 13、如何做好運動代表隊之生活管理? 14、如何做好情緒管理? 15、如果學生不服管教你將如何處理? 16、你有哪些學經歷。 17、你有哪些專業經驗。 18、你為什麼選擇教師這個職業。 19、你在大學裡最喜愛的課程是什麼?為什麼? 20、談談你五年或十年內的生涯目標? 21、您在哪一所學校實習?對該校的看法?在該校實習對於您有什麼影響? 22、請為優良教師下一個定義。 23、你自己的教育理念是什麼?對於教育的看法為何? 24、若你是一位導師,會如何帶領一個班級? 25、你認為管教學生問題中,最困難的是什麼? 26、在班上,你如何處理學生能力有別的問題? 27、你如何處理學生上課打瞌睡的問題? 28、如果學生缺席好幾天,你會怎樣處理? 29、如果你班上有學生告訴你他在吸毒,身為教師的你會怎麼做? 30、你贊成體罰嗎? 31、你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32、若您新接一個班級,將如何建立班級的常規?如何與家長、學生建立關係? 33、你如何促進班級的凝聚力及共識? 34、你如何處理班上的問題學生? 35、你對於中輟生的輔導有何看法? 36、你對於掃蕩校園黑幫的看法 37、你對於九年一貫課程的看法如何? 38、你對小班教學的看法為何? 39、你覺得時下的國高中階段之青少年有哪些特質? 40、你贊成能力分班嗎? 41、除了上課之外,你對於搭配上其他課程、支援行政工作或當導師的意願如何? 42、若你進入本校,是否願意配合校內的各種規定? 43、談談你對本校的認識? ★返校座談Q&A Q1.校長您好,你剛剛有說到自我介紹要有血、有淚、有骨、有肉,你可以示範一下如何介紹自己嗎?要怎樣才算是有血、有淚、有骨、有肉的自我介紹? A: 我舉個例子。我以前在螢橋國中當校長的時候,我那一位訓導主任的女兒是師大家政系畢業的。畢業之後她去遴選了九所學校,但是通通都失敗,很痛苦。所以說到這邊我先跟你們打個氣,別人不用你們的時候,不要對自己失望!不要對自己喪失信心,那只是沒有人發現你的長處,你還是人才。千萬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認為別人都在作弊。事實上是你不錯,只是沒有表現的很好。 剛剛提到的小朋友,她就哭著來找我。我說,妳當然不會錄取,妳口試回答的那麼爛,妳當初應該要來找我!我告訴她,妳有一個活生生最棒的可以講的就是「媽媽」。我告訴她該怎麼講,就是在我從小到大的過程,我的媽媽並沒有照顧我太多,我對我的媽媽一直不是很諒解,因為我的媽媽將全心全力都給了她的學生。直到當我成長到某個歲月的時候,有好多曾是我媽媽教導過的學生,到我家來探望媽媽的時候,我才感覺到過去媽媽的偉大,她把好多偏差的學生挽回來了。所以在一剎那之間,我下定決心我要當老師,我要幫助那些急待幫助的人能夠走入正途。也因為決心要當老師,所以我考上了師大,在師大的過程中我做了哪些的準備。現在要講的是,我已經準備好了,我希望評審委員能給我這個機會,讓我當個老師,就這樣講。 這個關節點,就是把她的媽媽講出來。從不諒解到諒解,這是一個過程,中間有一個轉捩點,就是我決定了要這麼做,當一個老師,然後就有了充實點,我做了哪些充實。基本上你的自我介紹就要講到這些東西。你可能遇到過一個老師,你可能有自己遇到過的情況。遇到的一個老師,他把你給扭轉,這就是一個轉捩點,之後你就下定決心要怎麼做,做了之後你做了哪些的充實,後來的情形怎麼樣,你就是要講這些東西。而不要講小花、小狗、小貓的東西,小學畢業哪裡、中學畢業哪裡等等通通都不需要。 Q2.校長您好,我想要請問有關口試服裝的問題。像男生的話要穿西裝,女生的話有需要穿到套裝嗎? A: 有必要,還要帶很淡的妝。頭髮、眼鏡太流行的都要把它變的中規中矩一點。鞋子也很重要,太尖的不要,太貴重的也不要,就是平平的。你們看我現在穿的這樣子,大概就是我這個年紀的人習慣穿的。穿球鞋去絕對是怪怪的。 Q3.校長您好,剛剛講演有提到一個問題就是說去甄試非本科系的教師必須注意到哪些問題?譬如說原本是教育系,輔系國文,如果評審委員問你的專業能力是否足夠,那你該怎麼回答?現在我是台灣文學所的研究生,但我是非國文本科系的研究生,這樣子會不會顯得不夠專業? A: 這是必問的。妳只要大學是國文系畢業的就可以了,而妳現在讀台灣文學所的碩士班,妳不僅國文專精,台灣文學也專精,這是雙重優勢!不是嗎?教育系輔修國文的也是一樣阿,我不僅國文的領域都通了,我所有的教育的理念也都通了,這是雙重的,買一送一!話由妳嘴巴講出來就叫結論。所以妳大學國文系有了國文老師的資格,妳還加了一個研究所。假設妳是政治系的又更棒了,對不對,我又會國文,又會政治。假設妳是英文研究所,那更棒了。 記住,所有東西的呈現都會有劣勢,但是你要去呈現優勢。任何事情都是兩面的,尤其愈是兩面的事情,就有可能是別人會去問的,妳就要去呈現優勢。 Q4.我想要請問一下,萬一在口試的時候遇到敏感性的問題,譬如說前幾年曾討論體罰適不適合?在回答的時候,我們應該走中間保守路線還是完全照自己的想法走,哪一個比較好? A: 記住,所有這種問題,是最冒險的。你贊不贊成體罰?你不贊成是死路一條,你儘管贊成也不見得能活!因為你不知道對方的想法,所以記住不要隨便當捕手,因為這不是一個贊成不贊成的問題。 基本上,你贊不贊成體罰的問題?你回答:謝謝評審委員的指教,其實關於體罰的問題我們都非常清楚,贊成它的論文可以從一樓到四樓,反對它的論文也是從一樓到四樓。但它不是一個贊成與反對的問題,我們承認體罰有它的功能,但是我們確信我們是教育工作人員,我們學了非常非常多的專業,我們有心理學、社會學和輔導的專業等等,所以我覺得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要想盡辦法,把自己的專業搭配無窮盡的愛心,一步一步的在孩子身上把它發揮出來,協助這一位孩子的行為能夠更好。我覺得回答到這邊就好了,不需要回答贊成不贊成。當評審說:你到底贊成不贊成!沒有評審會這麼無聊。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非常贊成傾向以專業來對待孩子。這是好問題,有時候真的蠻難回答的。我的個人看法就是這樣回答。 Q5.校長您好,如果你參加教甄口試,遇到一個問題是說你對未來十年的規劃如何的話,你可不可以很誠實的說,我過幾年之後可能會想充實自己,去考研究所之類的,可不可以這樣回答?還是說回答的時候一樣要四平八穩的走中間路線? A: 其實未來的生涯規劃不一定只有讀研究所,有的可能是出國或是其他的東西。這樣會讓人想,那妳卡這個位子要幹甚麼?我們當評審委員的一定會這樣子想,會不會影響妳的分數,絕對會! 至於讀研究所,那要看妳怎麼表達,妳不要說我一考上後,隔兩年我就要去考研究所,因為妳一走,那個缺就空在那邊,又不能有別人,然後又是代理教師,整個學校就會被影響到。如果是去學校裡面考,這樣子絕對錄取不了。如果是去縣市政府考,妳這樣子回答也是蠻傷害的。但是同樣的問題妳可以這樣子回答:如果我有這個榮幸能當這個老師以後,那我一定能全心全力的把過去所學用在與學生的相處過程當中,一點一點的教育孩子。當然,也許五年、十年,時間久了,我需要有更多的東西充實之後,那我也不排斥的想繼續去深造。妳不必把妳的研究所直接拿出來,好像給人家一種壓力,明年或是後年妳就要走了,妳給校長和主任的感覺就是妳一進來馬上就要走,我學校就出缺,然後這個缺又不能補人,只能用代理的,老實講,人家不歡迎這樣子的,用我剛剛那種比較緩的方式會比較好一點,供妳參考。 Q6.校長您好,過去我們系上都有辦有關口試的模擬。我曾今有問過口試委員說,如果我們有問題不太清楚的時候,我們可以反問嗎?有兩位教授,一位是不贊成,一個是覺得沒關係。我想問這個反問評審的動作好不好?另外一個問題是有些評審一連串的問了好幾個問題,我該從前面開始回答還是從後面回答比較好? A: 妳用「反問」這兩個字不好,妳當時問教授可不可以反問,妳為什麼不用「確認」呢。反問的意思就像是說,我問妳妳覺得體罰好嗎?然後妳反問我,你覺得呢?這才叫反問!妳剛剛問的應該是確認這個意思,是不是。所以那個教授說反問不好,是對的。確認就像是,我問妳妳覺得體罰好不好,妳回答,委員您的意思是用盡一切心力之後再進行體罰這樣好不好,您的意思是這樣嗎?這樣才是確認。那在確認的過程中,注意妳的言行舉止再謙卑一點,我覺得沒不好。確認總比回答錯問題好!但是確認的過程中,要精準,要謙虛。 至於評審一次問了很多問題,該從前面回答好還是後面回答好,我覺得沒有差!但若連續問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答案我不知道,第二個有一點概念,第三個很熟,那當然先回答第三個!邊答邊想,說不定到最後委員也忘記第二個問題!正好妳也不會那就混過去了,都有可能,當然是先答自己熟的。記住,有些東西要記得把它放大,有些東西把它縮小,這跟寫筆試一樣。有的題目大得不得了,例如試申論九年一貫課程的成敗?這題目很大,大題就小作,找一些小的東西來回答就好了。有的題目小的不得了,小題有時候要大作。再來就是,熟題要大作,熟的不得了的題目當然要大作,真的不熟的那就只有小作啦!完全不會的那就只有小作,就是這樣子。 最後,我要再強調一次,沒有甚麼標準答案,大部分的口試都沒有標準答案。口試就是看你回答問題的神態,頭腦清不清楚,回答內容有沒有清楚的架構,回答的時候有沒有表現熱情,眼神有沒有閃爍,口語表達能力有沒有自信。大部分的口試是看這些東西,看的就是你現場的表現。你覺得你怎麼樣才能當一位好老師,這沒有標準答案。你覺得你要怎麼做一個好的班級經營,你可以走一個有你個人特色的答案。 Q7.校長您好,我是化學系的學生。剛剛您有提到簡歷的部分很重要,我想問簡歷部分就您觀察了這麼多年的甄試來講,其實大家做來做去都會很雷同。對評審來說,他會比較想看到怎樣的內容? A: 其實簡歷,我剛剛基本上有講的就是:提供我發問的空間。我們比較喜歡看到你在社團上有哪些方面的經歷。你過去有哪些經歷,譬如你過去曾辦了哪些大的活動,你擔任過補習班的老師,你擔任過記者,或是你擔任過甚麼東西,擔任過社團的主持人,你有過甚麼樣的作品等等。我們會想要看到這些,然後你的信念是甚麼。從這些東西裡面,我們主要就是發問,追問你這個人。講難聽一點,簡歷這個東西就是一個引君入甕的工具,所謂君,評審也,引評審進來,然後展露你的才華,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當然要把簡歷做得好一點,精緻一點,印的漂漂亮亮的。 Q8.校長您好,我是衛教系的學生。如果評審問我,妳是衛教系的學生,那妳願意在我們學校做跨領域的教學嗎?那我想問評審的想法是希望活用我的專業,還是只是希望我配合學校做跨領域的教學? A: 配合學校,答案可以直接這樣告訴妳。當然有這樣的擔心,是因為我希望在自己的領域充分的發揮,充分的發展。除此之外,當學校有這樣政策性的需要的時候,在這個方面我也能提出自己的專業,照樣能配合學校的需求,所以我也能夠透過終身的學習,除了我衛教領域之外,相關領域東西我也能夠在教中來學習,教學相長,讓自己不斷的與時俱進,增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其實跨領域的能力本來就是每一個人都要有的。

教師專業發展(teaching profession development)

教師專業發展範疇:
一、充足的教學知能。
二、能瞭解學生身、心理發展。
三、能促進學校發展。
四、能進教師專業團體的友善關係。
五、樂於服務教師亦願意參與教育活動。
其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不僅涵蓋在職進修,更應落實終身學習。

藍海茦略(Blue ocean strategy)

這個概念來自於--是由知名學者金偉燦(W. Chan Kim)和勒妮·莫博涅(Renée Mauborgne)共同著作的一本經濟學暢銷書。 書中主要為過去企業慣用的獲益方程式:壓低成本、搶佔市佔率、大量傾銷等傳統商業手法,在現今市場競爭中產生的種種弊端,及其獲利不易、成本提高等企業競爭力衰退事實找出根本原因,同時提出開創尚未被開發之全新市場、創造獨一無二價值等「新」商業手段作為解決方案。 藉由「傳統惡性削價競爭」所代表的紅海市場與「開創新興市場」所代表的藍海市場兩相對照,並附上多年來全球各大知名企業、團隊之實例作為佐證,完全顛覆了傳統商業一元化的獲利思維,以全新創意為現今「後資本主義時代」那些深陷惡性競爭的企業找出一條全新的生存之道。 「藍海」觀念的提出,使傳統的商業行銷思維有了更新、活化的空間,此書可說是21世紀闡述「新經濟學」中最具劃時代意義之代表性書籍。 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文版書名為《藍海戰略——超越產業競爭,開創全新市場》。
藍海茦略是一種改變市場疆界的重要準則,包含幾個要點: 1.消除習以為常的要素。 2.降低共同標準。 3.提升部分要素,以提升產業水準。 4.創造一般產業未提供的要素。